close

台灣日治時期官署建築名作-台中州廳(台中市政府)

台中州是台灣日治時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的行政區劃之一,1920年台中州合併原台中廳與南投廳而成,轄域為今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1945年大部份改制為台中縣,原下轄之台中、彰化兩市則獨立為省轄市。

台中市政建設歷史始於清朝末期劉銘傳主政時期,當時在此建有一座全台規模最大的台灣府城池,本預作省會並收控制南北之效。無奈自乙未割台後,台灣成為日本帝國第一個海外殖民地。日治時期初期台灣總督府將「台灣民政支部」設於台灣府城小北門之內的西北隅官署建築群。此後隨著官制的變更,在明治時期有台中縣廳及台中廳等不同的稱呼。大正年間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開始分期新建台中廳廳舍時,也以此區做為發展基地,由外向內、由東向西逐步拆除清代衙署以建設近代新式官署-台中州廳。

台中州廳為台灣日治時期官署建築名作,屬於日治時期「永久性廳舍」營造工程,同時也是台中市古蹟及歷史建築的代表作品,可說是台中市著名的地標及市區歷史象徵。台中州廳(今台中市政府)的建築外觀設計出自於當時的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科長森山松之助。台中州廳建築物的整體設計則為仿法國馬薩風格建造,正立面具有明顯的「馬薩」式屋頂,一樓入口玄關有多立克柱式,二樓則採愛奧尼柱式設計。立面一樓採拱圈,二樓採列柱,左有設有衛塔,台中州廳建築正面向東,中央有塔式突出建築,正立面左右各段「角樓」用以完整銜接兩翼建築物,退縮的陽台強化立面的陰影效果。台中州廳建築為突顯其政治上的位階與都市中的重要性,並配合台中市街計畫,將主入口設於重要街廊的轉角處,此也為日治時期重要官署建築的最大特徵。台中州廳的整體建築形式大至呈現日本大正時代的巴洛克建築特色,外觀華麗,裝飾繁複。主面兩側建築則如雙翼向後延伸,紅磚外牆有白色棋帶裝飾,顯得典雅而莊重。

台中州廳主要興建於台灣日治時期,並先後成為台中州、台中縣和台中市的政府辦公廳。原址原為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時期的省城建築群-元承考堂,日本大正元年(1912年)因台灣總督府在台中實施「市區改正」下,成為台中州廳、台中知事官邸以及大屯郡役所等官署建地而被拆除(今僅存元承考堂西側的儒考棚),大正2年(1913年)台中州廳完成第一期興建工程,後來總共經歷四次的擴建,於1935年完成現行的建築物規模。現為台中市政府的主要辦公場所。目前台中市政府正在興建新市政中心,於新市政中心完工後,台中市政府辦公場所將移往新市政中心。


綜合參考資料:日治時期台灣古蹟物語 / 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N 的頭像
    JUN

    Taiwan Memo 台灣古蹟記錄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