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灣最寬廣的道路-台北的「三線道路」

「三線道路」原為清朝台北古城牆的遺址,於日治初期遭到當時的日本殖民政府所拆除,「三線道路」也就是台北古城牆的範圍部份,再加上原先台北古城的護城河區域填平所形成的一條道路。日治時期台北的「三線道路」,即為今日台北市的中山南路(台北古城東線)、愛國西路(台北古城南線)、中華路(台北古城西線)、忠孝西路(台北古城北線)所構成的道路。日治時期台北的「三線道路」路寬約有40公尺,為當時台灣最寬廣的道路,「三線道路」路中為一快車道,路寬約12公尺,「三線道路」兩旁設有兩條慢車道,並由安全島隔開,形成兩條綠地帶,上面各植有一排由台北苗圃(今日的台北植物園)移種的樟樹,並設有水銀燈幹,每到夜晚時刻,台北「三線道路」上兩側燈火通明。「三線道路」上的兩邊人行道也鋪有水泥方磚,並種植了由楓樹組成的行道樹,只見花木扶疏,庇蔭成林,無論是在交通便利的使用上,或是道路外觀的形象上,台北「三線道路」都可稱為當時的台北街頭奇景,常是日治時期報紙輿論歌頌及新聞播報的對象,台北也有許多的重要機關單位矗立在「三線道路」的兩側。「三線道路」因景觀秀麗而有「東方的小巴黎」之稱。1930年代,台灣興起自由戀愛的風氣,當時「三線道路」人車稀少,是情侶約會散步的好地方。


日治時期台北「三線道路」的歷史:

日本明治34年(1901年):台灣總督府公布「第二次市區改正計劃」

日本明治37年(1904年):陸續拆除前清台北古城牆

日本明治42年(1909年):「三線道路」正式竣工

 

臺北城門名稱及今日位置的對照:

臺北北門:又稱為「承恩門」(位於今日台北市中華路、延平南路、忠孝西路口)

臺北南門:又稱為「麗正門」(位於今日台北市公園路、南昌路、愛國西路口)

臺北小南門:又稱為「重熙門」(位於今日台北市延平南路、愛國西路口)

臺北西門:又稱為「寶成門」(位於今日台北市衡陽路、寶慶路、中華路、成都路口)

臺北東門:又稱為「照正門」或「景福門」(位於今日台北市仁愛路、信義路、中山南路、凱達格蘭大道路口)

 

日治時期台北「三線道路」沿線著名建築設施:


台北「三線道路」東線:
 
台北市役所:(今日的行政院)

台北州廳:(今日的監察院)

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今日的立法院)

幸町教會:(今日的濟南教會)

中央研究所:(目前已經不存在,但是原址為今日的教育部)

台北帝大醫學部:(今日的台大醫學院)

台北帝大附屬醫院:(今日的台大醫院)

總督官邸:(今日的台北賓館)

東門:(原貌目前已經不存在,經改建為今日的「景福門」)

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目前已經不存在,但是原址為今日的長榮海事博物館)

山砲隊:(目前已經不存在,但是原址為今日的中正紀念堂的局部)


台北「三線道路」南線:

專賣局樟腦工場:(目前已經不存在)

專賣局:(今日的台灣菸酒公司)

南門:(原貌目前已經不存在,經改建為今日的「麗正門」)

台北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原樣目前已經不存在,經改建為今日的國語實小)

台北師範學校:(原樣目前已經不存在,經改建為今日的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台灣軍司令部:(今日的國防部)

小南門:(原貌目前已經不存在,經改建為今日的「重熙門」)


台北「三線道路」西線:

縱貫鐵道:(目前已經不存在)


西本願寺:Nishihongan Temple(西本願寺,目前因火災已經燒毀)

橢圓公園:(目前已經不存在)


台北「三線道路」北線:

北門:(古城門原貌目前尚存在,為今日的「承恩門」)

鐵道部:The Railway Division of Taiwan Governor General’s Bureau of Transportation(全名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今日的台鐵舊舍,目前整修中)

台北郵便局:(今日的台北北門郵局)

台北驛:(目前已經不存在,但是原址為今日的新台北車站)

鐵道飯店:(目前已經不存在,但是原址為今日的新光三越站前店)

 

綜合參考資料:日治時期台北古蹟物語 / 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