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舊台北南飛行場(青年公園)  

台北松山飛行場和台北南飛行場的歷史沿革

飛機棚廠、氣象台加上旅客接待室,這三棟建築就是日治時期最原始的松山機場建築物,落成於1936年,當時叫做台北飛行場。當時的機場跑道為了因應風向,特別建造了兩條,呈現 V 字型,台北飛往日本及亞洲國家的民航機都在這裡起降,是台灣第一座國際機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北飛行場被美軍轟炸機密集轟炸、面目全非,直到1960年代才又擁有新生命。佔地1500平方公尺的航廈也正式落成,台北飛行場搖身一變,成了台北國際機場,一度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對外門戶,但隨著桃園中正機場的興建後又逐漸沒落,如今因為直飛中國上海、日本東京及南韓首爾,又有了另一種發展的可能。

日本政府早在1932年(昭和7年)即在台北開始興建軍民兩用的松山飛行場,並於1936年完工。當時除了松山飛行場之外,位於台北萬華一帶也設有一個軍用機場,名稱為台北南飛行場,為了與台北飛行場作區分,一般通稱為「南機場」,目前仍保有濃厚台灣美味的南機場夜市,其命名即是源自於日本殖民時期的台北南飛行場名稱。

早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大正時期(1912-1926年),飛行對於台灣社會來說雖非人人可達的易事,但也絕非天方夜譚,例如台灣本地出身的謝文達、日本的野島銀藏、美國的Art Smith等人,都曾在台灣的天空振翅翱翔。由於飛機在對原住民地區的掌控,有很大的效果,因此不只是軍方、當時連警察都有飛行隊的編制,飛機也開始用於擔任原住民地區偵查、武力鎮壓的工作。

為了支持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軍事擴張政策,台灣在日本戰略中自然也必須扮演南進基地的重要角色。根據統計,直到1945年為止,日本在台灣各地一共建設高達65處大小機場。其中又以1936年完工的松山機場最為著名,在當時即有「日本第一」的美譽。

台北松山機場創建於日治時期的1936年,當時稱為「台北飛行場」,且於1930年代起即開設定期航班,由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首開台北經那霸前往福岡的定期航班,每週三次往返,之後又陸續開設台北至曼谷等航班。最重要的定期國際班機為當時之歐亞航空公司,以Ju-52型客機,每兩週由柏林經近東、中東、南亞等地飛抵松山機場,並繼續飛往福岡、名古屋、東京等地,然後經原航線飛返柏林。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為了支援日軍在上海的作戰,日本海軍鹿屋航空隊就是於當年的8月14日中午由台灣台北的松山機場開始出發,並以18架九六式陸攻機的陣容、分別空襲廣德與筧橋。但是此次的攻擊行動中日本海軍攻擊者並沒有佔到便宜,當時剛好有中華民國空軍霍克三型戰鬥機移防筧橋,馬上對這批沒有護航機的日本轟炸機展開反攻,最後中國聲稱擊落日本敵機6架,日方承認戰損4架,此次的戰役中,並沒有中國空軍的戰機被擊落。也因此,8月14日也就被定為中華民國的空軍節。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改為軍民共用,也曾開設台北至上海航班。蔣介石政權在1949年遷移到台灣後,松山機場也逐漸擴建,以應付逐漸成長的國內和國際航班。

經過國民政府重新改建後的台北松山機場(Taipei Songshan Airport),正式名稱為台北國際航空站(Taipe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一座位於台灣台北市松山區的中型機場,別稱松山機場、台北機場,為一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的管理及營運單位為台灣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台北國際航空站;軍用部分為空軍松山基地,由台灣空軍負責管理。機場座落在台北市敦化北路末端與基隆河之間,以台北市民權東路與民族東路與市區相隔。

2010年,松山機場重啟國際機場之名,起降國際航班,目的地為東京羽田機場,此航班已經確定於10月31日對飛,台灣方面由中華航空與長榮航空營運,日本方面由日本航空與全日空營運。另外,松山機場直航上海虹橋機場的航線也於該年6月14日開航,台灣方面由中華航空、長榮航空與復興航空負責營運。此外,台北及南韓首爾航線也即將對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N 的頭像
    JUN

    Taiwan Memo 台灣古蹟記錄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