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歷史性建築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淡水滬尾砲臺  

清朝負責防衛北臺灣的「北門鎖鑰」-淡水滬尾砲臺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臺灣的最高司法機關-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

司法院的座落地點位於總統府的左邊,今日的司法大廈現址,在清朝時期原是供奉關聖帝君的武廟,當時和奉祀孔子的文廟(原址在北一女中校園內)相對,兩者同是清朝臺北城居民的主要精神寄託處。日本人在日清甲午戰爭戰勝後於1895年正式佔領臺灣,自此台灣開始進入了日治的時代。初期進入台北的台灣總督府在數年內陸續拆除清朝台北城的城牆,並將台北城內的文廟、武廟及台灣省城隍廟移作他用。1920年代末期,台灣總督府有鑒於司法業務日漸繁重,於是興起建構規模較大官署機構的構想,而考量設置的最佳地址則為台北城內右下,距離南門不遠處的原武廟處所。1929年台灣總督府正式下令拆除武廟,改建為法院,整體工程總共歷時5年並於1934年正式完工, 內部設有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檢察局、台北地方法院。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為台灣日治時期的最高司法審判機關,其下轄有台北,台中,台南各地方法院。除了司法機關之外,該建物於完工後,還曾經納入了愛國婦人會及覆審法院等機關及團體。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故事館  

曾經被台灣總督府憲兵隊充作監獄使用的「台北故事館」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最南端的燈塔-墾丁鵝鑾鼻燈塔

「墾丁」一詞,本義為「開墾的壯丁」,其地名源自於清朝領台時期的光緒三年(1877年)官方設置招墾局,成功募得粵籍客家人在此搭寮墾荒,故得名為墾丁寮。《恆春縣志》也曾經記載墾丁庄為「客番雜居」(客家人與原住民雜居)的村落;另外也有在清朝同治年間開墾之另一說法,墾丁寮舊址位在大尖石山山麓,本只是個小地名,今日一般指墾丁路夜市(仍在大尖石山下)。由於後來「墾丁」成為國家公園名,所以一般也泛指整個恆春半島觀光地區。「鵝鑾」是台灣原住民排灣族語「帆」的譯音,因附近的香蕉灣有石似帆船,遂以之取名,加以該地形如突鼻,故稱「鵝鑾鼻」。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古式江南庭園的代表建築-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

清朝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林應寅自中國福建漳州龍溪來台至淡水廳新莊(今臺北新莊),設帳授徒,從事教職。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鄭谷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又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後來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因此累積了不少財富。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清英國領事官邸  

英國在台灣所建造的最後一座領事官邸-前清英國領事官邸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水滬尾砲臺  

清朝負責防衛北臺灣的「北門鎖鑰」-淡水滬尾砲臺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方出版社的前身-新高堂書店(日治時期臺灣最大的書店)

1912年,日治時期臺灣最大的書店-新高堂書店在今日的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和衡陽路口,即東方大樓現址正式創設,當時的主要業務為經銷教科書、辭典、雜誌等書籍,另外新高堂書店出版的圖書、明信片也享有盛名。新高堂書店是棟日治時期三層樓的紅磚建築,雖然和相距不遠的臺灣總督府一樣有著純樸厚實的建築結構(兩者皆出自同一位建築設計師,也在同一天落成),但是卻也和臺灣總督府的命運一樣,逃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的洗禮,1945年後,新高堂書店改為東方出版社。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後期因為興建台灣神社而被迫遷移的台北劍潭古寺

今日「劍潭」的地名由來,其實有一段歷史性的傳奇故事,傳說鄭成功有一次領兵經過此潭,潭中突然出現蛟龍之類的水怪興風作浪,害人無數,鄭成功於是就把其腰邊佩掛的寶劍,迅速往潭中的蛟龍擲去,從此潭水平靜,而此潭也因鄭成功的擲劍平妖,而被命名為「劍潭」,而後逐漸演變擴大為其周遭附近的地名。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古式江南庭園的代表性建築-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

清朝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林應寅自中國福建漳州龍溪來台至淡水廳新莊(今臺北新莊),設帳授徒,從事教職。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鄭谷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又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後來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因此累積了不少財富。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境外唯一獲得完整保留的日本神社建築-桃園神社

日本人對於神社設有社格制度,每一座神社都有一定的地位,日本人將神社的地位稱作是神社的「社格」,其中國家經營的神社稱作「官社」,其餘的則稱作是「諸社」。官社中則分為「官幣大社」、「官幣中社」、「官幣小社」、「國幣大社」、「國幣中社」、「國幣小社」6種。而諸社則分為「府社」、「蕃社」、「縣社」、「鄉社」、「村社」6種。其餘的神社則稱為「無格社」。1873年增加了紀念歷史上功臣的「別格官幣社」。重要行政單位所在地的神社,其地位「社格」通常較高,也較受重視。以台灣而言,神社社格最高的是位於台北圓山的「台灣神社」,社格是「國幣大社」。往後各地所興建的神社大體都是以「台灣神社」為藍本而興建。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台北高等商業學校)

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當局為了培育臺灣的實業專門人才,因此成立了商業方面的專門學校。1919年4月,臺灣總督府同時成立了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與臺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專收日籍學生,主要的研究項目以臺灣、南洋經濟為主。至1926年8月,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改名為台北高等商業學校,臺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則改名為台南高等商業學校。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府城唯一保持原貌而留存至今的城門-台北北門

曾經存在於台北的古城門共有5個城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主要是清朝光緒年間,台灣巡撫劉銘傳時期所負責建造的,藉以鼓勵當時的台灣商人在台北城內,投資興建房舍,形成街道,以活絡台北當時的經濟發展。

文章標籤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