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灣最高軍事指揮官的辦公場地-臺灣軍司令部

日本統治臺灣年期間,在台北地區規劃建立許多的官方建築物,專門提供當時政治、軍事和官邸用途使用,距今大多有百年歷史以上,由於具有重要文化保存的價值,大部分都已被列為歷史性古蹟。目前仍作為臺灣政府辦公機關的包括總統府(前為臺灣總督府)、行政院(前為台北市役所)、監察院(前為台北州廳)、國防部(前為臺灣軍司令部);部分則改為專供接待外賓或開放式公園的園區,例如台北賓館(過去為臺灣總督官邸)及中正紀念堂(日治時期為永久兵營,臺灣軍山砲隊及步兵第一聯隊軍事駐地)。

臺灣軍司令部在日治時期位於臺北市三線道書院町(今中正區建國里),1920年建立,
主要由森山松之助負責建築物的外觀設計。今日臺灣軍司令部的詳細地址為臺北市中正區博愛路172號。臺灣軍司令部佔地大約有7,200餘坪,轄下包括軍事幕僚、武器、經理、軍醫、獸醫、法務等各部門,為日治時期臺灣最高軍事指揮官的辦公場所,當時駐紮在臺灣各軍事駐地的臺灣軍平時的職責在於維護臺灣當地的治安,並且接受臺灣總督的實際監管。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初期改為警備總司令部,在該司令部裁撤後,一度改為海岸巡防司令部,後改編為海岸巡防署,其後海岸巡防署遷至臺北市文山區現址,臺灣軍司令部原址又改為軍管區司令部,目前的使用單位為臺灣的國防部。


日治時期臺灣軍小檔案:

1918年日本原敬內閣上任,決定實施殖民地文官制,為配合當時的新制先實施「臺灣軍司令官制」,而在1919年8月正式成立「臺灣軍司令部」,臺灣總督此時也由武官改為文官,並不再兼管軍務,而是將在臺軍隊統帥權交回日本天皇,由天皇直接任命的臺灣軍司令官指揮。在此一制度變革的過渡期中,第七任臺灣總督陸軍大將明石元二郎(武官總督)於1919年8月20日兼代第一任臺灣軍司令官,直至其在同年10月去世後,正式由文官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接任,其後由日本帝國陸軍大將柴五郎出任第二任臺灣軍司令官,正式將臺灣總督府行政系統與軍事系統分開。自1919年至1944年期間臺灣軍司令官總共有19任繼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帝國戰敗為止。

臺灣軍為日本臺灣軍司令官轄下常駐臺灣部隊的統稱,最早成立於1919年 ,主要由1907年成立的台灣守備隊擴充而成,而更早之前則為1896年編成的台灣守備混成旅團。此階段的主要軍事統治權,由當時的臺灣總督兼任。 

臺灣軍的主官為臺灣軍司令官,下轄有臺灣守備隊( 台北 )、臺灣步兵第一聯隊(台北旭町,今中正紀念堂)、臺灣步兵第二聯隊( 台南,今成功大學校區 )、臺灣步兵第三聯隊( 台中 )、臺灣山砲兵大隊(台北旭町,今中正紀念堂)、基隆重砲兵大隊( 基隆 )、馬公重砲兵大隊( 馬公 )、飛行第八聯隊( 屏東,今屏東空軍基地 )、 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於1944年臺灣軍曾經被擴充改組為「第十方面軍」,負責統轄沖繩(日本琉球)、臺灣及澎湖的防衛作戰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臺灣軍主要採取軍事持久的防衛戰略,將整個重兵部署於臺灣西海岸,臺灣南部則以高雄為重心,臺灣北部置重兵於台北,另外在彰化、新竹設置兩個重兵游擊師團,藉以有效和機動的增援臺灣南北兩個主要作戰區域。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個具有完整防衛臺灣本島的整體作戰構想。後來依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軍投降盟軍的相關數據資料來看,當時臺灣軍的兵力規模大約在17萬兵員左右。
 

arrow
arrow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