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裕仁皇太子來臺行啟的停留住所-草山御賓館

陽明山所指的原來並不只是一座山,而是一個區域的地名,日治時期原名草山,台灣府誌記載:「草山以多茅草,故名。」,即泛指臺北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所環繞的這片長滿芒草的谷地。國共內戰時國民黨軍隊一路潰敗,後來蔣介石退居來台後,因中國為毛澤東所據,草山有「落草為寇」的意思,為了避免外界的誤會,便以蔣介石故鄉的名人「王陽明」為名,而使「草山」就此更名為「陽明山」。

臺北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就座落於陽明山的中山樓旁邊,原是日治時期為了接待當時日本裕仁皇太子來臺而興建的和洋混合式住宅,建造年代根據考據大約為日本大正12年前後(1923年前後),裕仁皇太子在1923年來臺巡視時曾經短暫停留於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此地並曾短暫作為蔣介石來臺後的第一個住所。

在日治時期享有重量級名聲的皇家級「草山御賓館」,曾經也被稱為「草山第一貴賓館」,在當時是屬於只有皇親國戚身份才可以居住其中的高級溫泉賓館,一般人皆不得其門而入。該賓館在正式落成後,陸續有裕仁皇太子、蔣介石、孫中山的兒子孫科,孫中山的孫子孫志強、孫治平都曾經在其中居住過。當時臺灣總督府為了設計不同以往的社交空間來接待日本東宮殿下裕仁皇太子,在空間機能區隔頗為細緻:分為洋館、和館(又稱:日本家)與洋房。

洋館建築面積大約51坪,主要規劃供裕仁皇太子休憩的御用休憩室、次間(起居室)、陽台、控室、溫泉浴室、車寄(入口門廊)等空間。洋館外牆上半段採用奶油色的油漆粉刷,室內採用洋式風味的裝修材料,包括洋格天花板、亞麻油毯、壁紙、天花板紙,浴室腰板與地板則貼磁磚,浴槽為磨石子。室內擺置藤桌藤椅,拼木地板上鋪設藺草蓆,並陳列台灣蘇鐵、八角蓮等台灣特有植物盆栽,配合庭園裡原生的筆筒樹,造出南島的、亞熱帶的風情。洋館設有「緣側」(日本人泡茶、觀看院子植栽用的面外長廊),有階梯可走入戶外遊憩,為庭園養心的禪意空間。整體風格受西式概念影響,但也保有日本式便所空間的風格。

和館面積大約60.257坪,建築物主要憑廊道與洋館相連,也設有獨立的大門與玄關。以玄關為界,左側是貴賓的專用的房間,內設「座敷」(和室客廳,功能相當於現今客廳、神明廳,是日式住宅中最尊位的空間)。「座敷」內有「次間」(起居室),外設「緣側」。玄關的右側則是服務空間,包括廚房、配膳室、番人居間(管理人房),廚房並設有服務用的側門。室內裝修則與一般日式住宅類似,牆體採用樑柱外露的「真壁」,使用推拉式的障子門,地板鋪設疊蓆。和館並沒有設置溫泉浴室,僅洋館有浴室。戶外設有溫泉集水槽,作為溫泉水供應的轉接站。

草山御賓館的地理位置主要位於陽明山谷之中,環境相當優美且幽靜,建築物屬於一種日本式與西洋式住宅的混合風格設計。前面入口大廳採洋式,後面住家房舍則採用日式木造建築設計,並使用挑高的建物結構,藉以避免臺灣潮濕氣候的影響。此外,除了草山御賓館主建築之外,還附有將近2000坪的庭園空間,腹地相當寬敞。該古蹟目前由於調查與修復工作仍在持續進行,目前尚未對外開放參觀。


綜合參考資料:維基百科、日治時期臺北古蹟物語及 http://www.odie.tw/

arrow
arrow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