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投貴子坑的歷史沿革

貴子坑,位於今日的台北市新北投地區,舊名為「鬼子坑」,貴子坑的地層屬於台北盆地最古老「五指山層」,裸露的岩壁蘊藏豐富的瓷土礦和石英砂,上層是在80萬年前由大屯火山群所噴發出來的火成岩,下層則是五指山層在造山運動推擠下所形成的褶曲岩層,形成如此的地質景觀可說是十分的特殊與罕見。貴子坑周邊的山水磨坑、獵鷲坑等地,不但有竹雞與白頭翁等野生動物不時造訪,天空中還經常可以看到老鷹及其他鳥類呼嘯盤旋。

五指山地層主要是由厚層的白色粗粒砂岩所構成,含有質佳的高嶺土及石英砂,即俗稱的「北投土」,是製造陶瓷及玻璃的最佳工業原料。早在清朝晚期,就已有商人在此地開採礦土。日本明治30年(1897年),日本人松本龜太郎來台,並且設立「北投陶器所」,燒製各種日式餐具的陶瓷製品,成為「北投燒」的先驅人物。日本大正12年(1923年),日本人賀本庄三郎也到北投設立「大屯山製陶所」,所生產的「大屯燒」與當時的「北投燒」齊名,「大屯燒」的品質十分精緻,胎土精細潔白,釉藥色彩繽紛鮮豔。

不過,基本上在日本人統治台灣期間,北投地區生產的陶瓷製品還是以「北投燒」最具代表性,除了是松本龜太郎在1911年時即成立的悠久歷史因素之外,其中松本龜太郎用北投土燒製酒杯、茶具、酒器等日用器皿,並特別從日本京都帶來當時著名的陶師現場指導,「北投燒」陶瓷製品的最大特色是畫風細膩雅致,完全呈現東洋彩繪的獨特風格,松本去世後,公司後來改稱為「台灣窯業株式會社」,並改燒耐火磚。今日尚可看見建於日治時期的總統府、司法院、台北中山堂、台北郵局、台大法學院、北一女中等歷史性建築物,其外牆就是日治時期採用台北大屯火山群所特有的「北投土」黏土,所燒製出來的磁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貴子坑仍然維持日治時期的台灣北部陶瓷製品生產重地,並持續的開採礦土,製造陶瓷的產業較日治時期的規模更為擴大。山區礦石的長期開採,導致每逢下雨就造成當地土石流,造成下游地區的嚴重災情。自1980年開始,台北市政府積極的整治貴子坑溪,並對礦山坡面進行土質穩定及綠化工程,並在昔日被夷平的礦山區域設置了「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並設立專業的解說導覽資料,以作為參觀民眾的環保教育之用。經過整治規劃後的貴子坑區同時擁有露營場、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及環山步道,其中在小弧丘的平台,還可以眺望台北市,園區不遠處還有不動瀑布環區登山健行步道,可繞行至小坪頂、國華高爾夫球場,以及大屯山上的觀光柑橘園等。

arrow
arrow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